首页 临床案例 其他案例 详情
其他案例
蛛网膜下腔出血:一场隐匿的“脑内风暴”
发布时间:2025-03-21 13:40:07

蛛网膜下腔出血(Subarachnoid Hemorrhage, SAH)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急症,常常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发生,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冲击。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,提高警惕,及时应对。



一、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?

蛛网膜下腔是位于脑组织表面的一层薄薄的间隙,充满脑脊液,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。当脑部血管破裂,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,就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。这种出血通常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,也可能是外伤、血管畸形或其他原因导致。


二、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症状

SAH的典型症状包括:

1、突发剧烈头痛:患者常描述为“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”,像“头要炸开”一样。

2、恶心、呕吐:由于颅内压升高,患者可能出现频繁呕吐。

3、意识障碍: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、昏迷等症状。

4、颈部僵硬:脑膜受到刺激,导致颈部肌肉紧张。

5、视力问题:如视力模糊、复视、畏光等。

6、癫痫发作: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害引起癫痫发作。如果出现以上症状,尤其是突发剧烈头痛,应立即就医!


三、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

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均能引起本病。常见的病因有:

1、颅内动脉瘤:占50-85%,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,以该环的前半部较多见;


2、脑血管畸形:主要是动静脉畸形,多见于青少年,占2%左右,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;

3、脑底异常血管网病(moyamoya病):约占1%;

4、其他:夹层动脉瘤、血管炎、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、结缔组织病、血液病、颅内肿瘤、凝血障碍性疾病、抗凝治疗并发症等。

5、部分患者出血原因不明,如:原发性中脑周围出血。


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因素,包括高血压、吸烟、大量饮酒、既往有动脉瘤破裂病史、动脉瘤体积较大、多发性动脉瘤等。与不吸烟者相比,吸烟者的动脉瘤体积更大,且更常出现多发性动脉瘤。常见危险因素为:

1、高血压:长期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的负担,导致动脉瘤形成。

2、吸烟: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,增加出血风险。

3、酗酒:过量饮酒可能导致血压波动,诱发出血。

4、家族史:有家族性动脉瘤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。

5、外伤:头部外伤可能导致血管破裂。


四、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治疗

诊断:

*CT扫描:是诊断SAH的首选方法,可快速发现蛛网膜下腔的出血。


*腰椎穿刺:如果CT结果不明确,可通过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中是否有红细胞。

*脑血管造影:是诊断SAH的金标准,用于确定出血的具体位置和原因,如动脉瘤或血管畸形。

*MRI:当病后1-2周,CT不能提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证据时,MRI可作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了解破裂动脉瘤部位的一种重要方法。


五、治疗

1、急诊处理:稳定生命体征,降低颅内压,避免长途转运,预防再出血。

2、药物治疗:镇静、脱水、止痛、抗癫痫、控制血管挛缩等。

3、手术干预:通过开颅夹闭动脉瘤或介入栓塞术修复破裂的血管。

4、康复治疗:包括物理治疗、心理支持等,帮助患者恢复功能。


六、预防与健康建议

1、控制血压:定期监测血压,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。

2、戒烟限酒:减少对血管的损害,降低出血风险。

3、健康饮食:低盐、低脂饮食,多吃蔬菜水果。

4、定期体检: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,应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。



七、结语

蛛网膜下腔出血虽然凶险,但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,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。

关注我们,了解更多健康知识,守护您和家人的脑部健康!

Employee login
员工登录